公子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六百五十三章 弹劾晋王,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,公子許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今日朝会,太子李承乾、晋王李治尽皆位列殿上,居于文臣之首,即便是尚书左仆射李绩也位于李治之后,以示恭敬。</p>
自上殿开始,李治心里便突突直跳,他知道今日定会有人弹劾,却没想到这股风潮居然这么猛。</p>
头一个御史言语铿锵义正辞严,说完站在那里,尚未等到李二陛下有所表示,又有一人站了出来。</p>
“陛下,臣弹劾晋王殿下,纵容军械失窃流散民间,且事后未能及时追缉,导致如今长安城内人心惶惶,社稷不稳,国祚震动。”</p>
“臣弹劾晋王殿下,私藏军械,意图不轨!”</p>
……</p>
尽管谁都知道从军械失窃一事一定会延伸至某一部分不可言之攻讦,可是如今亲耳听闻御史们在大殿之上当着皇帝的面弹劾,还是心底一震。</p>
李治早已预料到今日势必要焦头烂额,但真正事到临头,却依旧不可免心内惊惶,赶紧出班站在殿中,跪伏于地,叩首道:“父皇明鉴,儿臣固然有错,却断不敢有丝毫大逆不道之心!”</p>
失职是肯定难免的,但绝对不能任人攀扯到大逆不道上头去,否则很难脱身。</p>
李二陛下端坐在御座之上,面沉似水,一言不发。</p>
长孙无忌这会儿不能指望那些依附于自己的虾兵蟹将,亲自出班站在李治身边,启禀道:“陛下,晋王初历兵部任事,权责不清、人员不明,有所纰漏在所难免,可怎能将此过错无限放大,甚至引申至社稷安危、帝国根基之上呢?说好听的,御史之言辞未免矫枉过正,有失偏颇,可若是说不好听的,未必这背后没有人夸大其词、借机生事,故意栽赃陷害晋王殿下,其用意歹毒至极!老臣恳请陛下,派‘百骑司’参与此案,细挖严查,若当真有人指使御史言官无中生有、恶意构陷,请治其欺君罔上、妄图颠覆社稷之重罪!”</p>
他这一发言,众臣纷纷侧目。</p>
这可是关陇贵族的大佬,曾经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人物,如今居然面对御史的弹劾,连指使几个喽啰冲锋陷阵都不用了,干脆赤膊上阵么?</p>
几个发言的御史顿时有些慌。</p>
晋王殿下失职是肯定有的,但是其余的罪名却只不过是发散而出,并无实证。可御史言官的职责便是“风闻奏事”,何时又需要确凿之证据了?这长孙无忌当真阴狠,一上来就试图给大家扣一个欺君罔上的帽子,这谁能顶得住……</p>
李绩、萧瑀等人却只是抬头瞥了一眼,便低下头去,心中感慨。</p>
曾几何时,这些御史言官也曾依附于关陇贵族们,为其拼力鼓吹、冲锋陷阵,一旦长孙无忌盯住哪个大臣意欲掀翻,这些人便会一拥而上疯狂撕咬,却不想今日反戈一击,而长孙无忌却只能赤膊上阵。</p>
因着长孙无忌的功勋地位,固然会给那些御史言官造成极大的压力,可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,如今的关陇贵族的确是日薄西山、每况愈下。</p>
一军之主将不得不冲锋在前,这可是说明了太多的问题。</p>
大家的目光又转向晋王李治,如今关陇贵族遭遇到危急形势,一方面要抵抗李二陛下的打压,一方面又要面对江南士族之崛起,更被说还有底蕴十足的山东世家虎视眈眈,随时等着接受他们退败之后空余出来的位置,说一句岌岌可危亦不为过。</p>
稍有不慎,便是彻底崩溃的局面。</p>
如今,他们也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晋王身上,唯有扶持晋王夺嫡成功,才能缓解目前面临之绝境。</p>
只是在大家看来,这种希望并不光明。</p>
毕竟就算李二陛下更为宠爱晋王,但太子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储君,在未有重大缺失足以影响到社稷稳固之时,即便是皇帝也很难将其废黜。</p>
否则,便是动摇国本之危局。</p>
更何况,太子也不是孤军奋战……</p>
放他们的目光看向房俊之时,便见到这位正整理一番衣冠,出班站到殿中。</p>
“启禀陛下,微臣有本启奏。”</p>
相比于长孙无忌直接站出来为晋王辩驳,房俊则守规守矩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