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子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,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,公子許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房俊与太子妃苏氏这才放下心来。</p>
李承乾见到两人神情,便笑道:“孤知道你们是关心孤的安危,所以心中很是宽慰。如今东宫六率已经开始整编,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开始操练,卫公向孤保证过,只需一年,东宫六率便会成为大唐军队序列之中首屈一指的存在,届时别说是区区见不得人的暗杀手段,就算是发动军队攻打东宫,也完全有自保之能力。”</p>
自从东宫六率的指挥权重归东宫,李承乾可谓意气风发、雄心万丈。</p>
一则东宫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,在斗争之中再不会处处受到钳制,腰杆子不是一般的硬实;再则从六率重归于东宫也可看出,如今父皇固然依旧支持雉奴争储,但是对于他这个太子的观感却已经不再是以往那般抵触和失望。</p>
对于李承乾来说,这是一场重大的胜利,其所意味着的更深层次的变化,令他欣喜若狂。</p>
某种意义上来说,东宫六率所代表的便是储君的稳固地位。</p>
房俊放下心,虽然李承乾依旧并未对关陇贵族有足够的重视,但有着太子妃在一旁时时敦促刻刻提醒,安全方面应当不至于出现重大疏漏。</p>
关陇贵族固然底蕴深厚,可毕竟自隋朝末年以来实力便遭受严重损失,入唐以来有所发展,等到李二陛下上任之后又施行打压,实力再次缩水。</p>
只要措施得当、予以重视,关陇贵族未必就能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……</p>
太子妃苏氏神情温婉,语气却有些埋怨,轻声道:“殿下莫要不以为意,您如今身系帝国之安稳,不仅仅是您一个人的事,更关乎着您身边的家人、朋友,以及所有坚定不移支持您的大臣。所以您怎可以如此轻率,辜负所有支持您的人的信任呢?”</p>
李承乾面容凝肃,颔首道:“是孤大意。”</p>
他这个人性子软弱,没有那么锋芒毕露、霸气四溢,但随时随地都能听取旁人的意见,从不刚愎自用,也不会觉得自己永远正确,会根据别人的提醒及时做出调整。</p>
说不上虚怀若谷,更多是一种不自信,但无论怎么样,这也算一个优点。</p>
历史上那些个胸怀壮志、意志坚定的帝王固然能够因此做出一番成就,可每每到了晚年都会急转直下,脑子蒙蔽做出一切悔之不及的错误决定,不仅使得自己一生英名受损,更会导致国家动荡、朝局不稳。</p>
眼下大唐正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,有李二陛下指定的国策在先,根本不需要李承乾去做出什么改革,墨守成规就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。而且贞观一朝虽然说不上“众正盈朝”,但也是名臣辈出,李承乾将来继承大统,只要能够坚持李二陛下的道路不便,对门阀世家继续施以打压控制他们的势力,大唐就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。</p>
一举超越秦汉,指日可待。</p>
而若是李承乾刚愎自用,想着突破李二陛下的桎梏闯出一番新天地,对国策肆意涂改,则很有可能使得贞观前期的积累毁于一旦,整个帝国陷入动荡之中,盛世遥遥无期。</p>
隋炀帝看似雄才大略、文成武德,创下无数名垂青史的政绩,可他若只是一个守成之君,守着隋文帝开创的局面、富庶的国力,有何至于将大隋江山断送,导致天下烽烟四起,亿万黎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?</p>
且不说无数国力在内战之中损耗,单单隋朝大业五年全国有八百九十万户,结果到了唐朝武德年间,只剩下两百余万户。</p>
这其中固然有因为战乱而无法统计的失去户籍的人口,但人口锐减一半却是肯定的。</p>
如此,隋炀帝之功过到底如何论述?</p>
若说他功大于过,恐怕那些丧生于战乱之中的黎民百姓第一个不答应……</p>
*****</p>
房府内宅。</p>
当武媚娘从码头回来,将自己听来的关于“御书房大战”的消息说给姐妹们听,高阳公主、萧淑儿、金胜曼已经目瞪口呆。</p>
连长孙无忌都敢打?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