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古代状元郎的含金量(一)
上古青鸾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7章 古代状元郎的含金量(一),历史: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,上古青鸾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【科举第一关叫做童试,其中包括县试,府试和院试,童试的时候,明代是由提学官主持,清代是由学政主持。</p>
但考到最后谁来管其实不重要,重要的是单单童试里面,最开始的县试通过率大概就只有10%,九成以上的考生压根也碰不到最后管事的人。</p>
而整一个童试考下来,三阶段选过,明朝的数据我没找到,但清朝的录取率的话,只有大约1%。</p>
由于这一波难度就很高,外加几岁都能考,早就有很多想拿到黄金屋迎娶颜如玉,走上官生巅峰的青年才俊,七八十岁可能还没过童试,行年八十尚称童,可云寿考,到老五经犹未熟,真是书生】</p>
〈七八十了都没考上童生还是放弃吧,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家里呆着呢〉</p>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/p>
那些老考生们,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,死死地盯着眼前的屏幕。</p>
而当他们看清那满屏飞舞的弹幕时,更是气得脸色涨红,额头上青筋暴起。</p>
这些老考生们一生都在为科举考试而努力奋斗,他们熟读经典,埋头苦读,只为能够金榜题名,光宗耀祖。</p>
然而,如今却看到这些不知所谓的后人竟如此肆意妄言,这是对他们学识和努力的不尊重,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愤怒?</p>
然而,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却对天幕所言深表赞同。毕竟一个人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,竟然仍未能考取童生功名,这显然就是那些考生自身存在问题!</p>
要知道,科举考试可是以学识水平作为评判标准的,如果这些人的学问不过关,那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参加科考又有何实际意义呢?难道仅仅只是为了碰运气或者消磨时光吗?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自己宝贵的人生岁月,也辜负了家人和社会的期望。</p>
如此看来,天幕的观点似乎更具合理性。</p>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/p>
【所幸的是当第一关童生过了以后,考生就被叫成秀才,作为成为知识分子的奖励,能拿到一些,像是免部分赋税,见官不下跪,受审不用刑,大摇大摆走路被人撞到就要唐突秀才,有辱斯文的特权。</p>
然而秀才只不过是走上官身巅峰的敲门砖,科举之路才刚刚开始。接下来考生要经历的第二关叫做乡试,一般在各省省城举行,因为要考九天六夜,在考试期间,考生的一切生活行为,吃喝拉撒,他就在一个大约三平米的号房里进行,所以考生不但会考试,还得会熬鹰】</p>
〈所以为什么古代读书人要讲究四体不勤?〉</p>
〈不懂〉</p>
〈越呆在屋里越虚,还是得多运动〉</p>
【去年我去科技博物馆的时候,就有展示这个情景,那这就是部分考生的座,呸,考试场地,如果他们想睡觉的话,就会把板子移下去,变成这样】</p>
〈好家伙,就这么宽?要是冬天不得冷死〉</p>
【乡试录取后,考生就会从穷酸秀才蜕变成举人老爷,因为举人是有当官资格呢,特权更多了,各种豪绅地主,也会死皮赖脸的对举人进行天使轮投资,你说对吧?范进】</p>
【过了乡试这一关后,举人们就可以去准备下一关,由礼部举行了会试,也就是进京赶考和各省几千个精英中的精英进行一场会试大逃杀,争夺最后的几百的贡士名额,贡士往上再参加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。</p>
过了皇帝的boss直聘以后,可能成为进士,顺带一提,如果在乡试中考了第一的会被叫成解员,会试中考了第一的是会员,再上后面殿试万一再拿个状元,就叫连中三元。</p>
当然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,都说有当官资格了,名额怎么可能会多?】</p>
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