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具超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65章 264扫墓,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,工具超人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265章 264扫墓</p>
星期天吃过早饭,唐植桐和张桂芳说自己陪王静文外出一趟。</p>
这是小两口昨晚商量好的,老人守旧,生怕张桂芳听说儿子去拜祭岳父心里不舒服,索性不说。</p>
儿子大了,张桂芳也没问题。</p>
唐植桐昨晚倒是建议带上些祭品,但小王同学没同意,说父亲生前不信这一套,带点茶叶就行。</p>
王静文的父亲下葬在那所众所周知的公墓里,距离花市大街单程大概有二十来公里,来回就是四十公里,唐植桐疼媳妇,没让小王同学骑自行车。</p>
唐植桐也不是要自己骑车载着小王同学前去,大热天的骑自行车打个来回,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。</p>
唐植桐是听从王静文的建议,打算坐公交车去。</p>
四九城内最大的一个公交车站点在前门,是多路公交的始发站或终点站。</p>
市局斜对过五十来米就是前门公交车站,唐植桐载着王静文到市局,本着“该省省该花花,骑着自行车去酒吧”的精神,唐植桐凭工作证把自行车放在市局,省一分算一分。</p>
前门车站北侧原本是有一座三孔的门楼,透过门楼能看到高大巍峨的纪念碑。</p>
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,为了迎接几个月以后的十周年纪念,门楼及门楼周围的围墙都拆了,东西长街也展开了改建工作。</p>
这座门楼名叫中华门,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道门存在过,历史中这座门很有名,是通往紫禁城的必经之门,曾用名有大明门、大顺门、大清门。</p>
每个不同的名字大概能代表一个不同的朝代。</p>
大明门是永乐年间的叫法,一直持续到公元1644年满清进关,中间穿插着叫了二十五天“大顺门”,闯王进京嘛,结果还没来得及完成匾额制作,就灰溜溜的跑了。</p>
1644年农历十月,那个据传五台山出家的顺治定都四九城,把大明门改为了大清门。</p>
这里面还有段故事,据说刻有“大明门”的是石匾,清朝统治者直接没换,把石匾翻过来刻上了中满双文的“大清门”,挂上继续用。</p>
“大清门”这一叫就是小三百年,直到民国成立后,在1912年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。</p>
那时候物资匮乏,有人就想把大清门的石匾拆下,翻用背面刻上“中华门”,但不曾想一拆下来傻眼了,顺治老儿已经在两百多年前用过这招了!</p>
民国没办法,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,题写了“中华门”三字挂在上面,这一用就是小五十年。</p>
特别说明一下,拆一些旧建筑是从民国开始的,初衷是为了改善交通、满足作为首都的职能要求,什么千步廊、东西三座门、东西长安门,相继被拆除,只是今年轮到了中华门。</p>
存好自行车,王静文直接拉着唐植桐来到38路站牌底下排队等车。</p>
唐植桐看着站牌,前门始发,经西单一路往西,途径木樨地、公主坟、万寿路、五棵松等十六个站点,终点站是玉泉路。</p>
“这也不是直达啊?没有直达车?”唐植桐不了解公交线路,出口问道王静文。</p>
“哪有那么多公交车线路,38路是最快的,还有个37路也途径玉泉路,不过会在阜成门绕一圈,票价比38路贵,不划算。”王静文给唐植桐解释道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