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喜县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67章,一刀倾情,安喜县尉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厉秋风想到三十余万赵军将士死状之惨,却也是心下恻然。
孙光明右手马鞭向前指去,口中说道“厉大侠请看,前方不远处便是谷口村。当年这村子位于几处山谷的出口处,因此得名为谷口村。现在一眼望去,目力所达之处却尽是平地,哪有什么山谷?这是因为当年白起要尽杀赵军战俘,可是一时之间又哪能挖出如此大的土坑用来埋葬三十余万人。恰好在此处有几条山谷,低于地面十余丈,正是活埋赵军降卒的好地方。他便派人诓骗赵军降卒,称在谷中设立营地,并且备好饭食,暂时安置降兵。其时赵军降卒已大半饿得半死,听说谷中已备好饭食,便即相互搀扶,挣扎着前往几处山谷之中。却不想等待他们的并不是粮食,而是杀人屠夫白起,还有十几万如狼似虎的秦军!”
厉秋风此次反出锦衣卫,在永安城曾面对数万大军。当时站在城墙之上,望见城外攻城大军,已自觉得无边无沿。想到白起在此处一举坑杀三十余万赵军降卒,情形之惨烈,即便是想像之下也是两股颤颤。他神色黯然,不由脱口说道“杀了这么多人,白起难道不害怕么?”
孙光明道“这些帝王将相,别人的性命在他们的眼中,直如蝼蚁一般。他们看重的只有他们的权势、地位,还有所谓的名声。可笑的是他们做这些丧尽天良的坏事,打的旗号却是为了百姓、为了天下生灵。从白起、秦始皇,到刘邦、刘备、曹操、孙权、李世民、武则天、赵匡胤、赵光义、朱元璋、朱棣,这些人哪一个手上没有沾满了平民百姓的鲜血?”
孙光明说到这里,脸上肌肉牵动了几下,接着说道“可是这些人,却也没有什么好下场。白起对秦国忠心耿耿,统帅秦军与山东六国大战便有十一场,从无败绩,杀人何止百万?只是他号称人屠,最后却被秦王逼死,尸骨无存。长平大战之时,白起以为当地百姓心向赵国,为怕百姓向赵军报信,竟然要将百姓也尽数杀掉,迫得这些百姓背井离乡。我初次到这谷口村之时,曾见到百姓食用一种烤制的豆腐,名为白起肉。这是因为自长平大战之后,当地百姓世代憎恨白起,为了祭奠被饿降而遭坑杀的赵军亡灵,以菽饭作供菜,将豆腐当成肉,用炉火烧烤,将豆腐渣和蒜泥生姜调和成‘蘸头’,意为将白起的脑浆捣成泥,与豆腐一起食用,故曰‘白起肉’,可见其仇之深、其恨之切。后来这白起肉就逐渐流传开来,成为烧豆腐,已成为高平当地的一道名菜。”
厉秋风“哦”了一声,道“原来如此。待此间事了,厉某倒也想尝尝这道名菜。”
孙光明道“民心不可违,即便一时得意,若是心术得罪于天地,戗害生灵,不免遗祸子孙。千百年来,又有哪一个人敢自称为白起的子孙?如诸葛武侯,虽然半生征战,也有火烧藤甲兵之惨事,不过后世百姓仍然敬他如神,四时祭祀。武侯后人繁衍生息,绵延不绝。这是因为武侯为国为民,虽然严刑峻法,却出自公心,不以私意杀人。即便战阵之上多用阴谋,却不妄杀。是以民心所向,福延子孙。再看看秦始皇、刘邦、曹操、李世民、武则天、赵光义这些人的后代,有哪一个得了好下场?”
厉秋风心下却想,世上恶人得善终的不知道有多少。别的不说,朱棣杀戳建文忠臣极是惨烈,虽有土木堡之变,英宗颜面尽失,可是他的子孙大半却做了太平皇帝。因果报应之说,终属渺茫。不过像孙光明、司徒桥这些人精研奇门五行,不免过于沉迷,相信这些歪理邪说,却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。
两人谈谈讲讲,不知不觉间已离开了那条小路,到了一处村落之前。这村落甚是破败,零零落落有十几户人家。屋宅破旧,墙垣大半倒塌。屋顶瓦片破碎不堪,到处长满了衰草。
孙光明和厉秋风骑马走到村前一处破败的土台前,不约而同地勒住坐骑。孙光明叹了一气,对厉秋风道“这便是当年天下闻名的谷口村。可是看看眼下这情形,哪里还有一丝人气?”
厉秋风看着四周一片荒凉,忍不住说道“这里土地贫瘠,极少树木草地,想来五谷不丰。这些百姓为何还要留在这里,不迁徙到其他地方就食?”
孙光明道“厉大侠,你别看这个村子眼下如此破败,当年这里可是一片兴旺的景象。长平大战之后,这里虽然一度遍地尸骸,无人敢住。只是秦国一统天下之后,便在长平设置了高平县,属上党郡。因为当年秦军在此地惨胜,上党郡的郡首便在此处清理尸骨,又迁来数百户人家,这里慢慢地兴旺起来。而谷口村东南十余里外,便是炎帝陵墓的所在。炎帝是我华夏子孙的始祖,这里是他的家乡,原本就是人杰地灵的所在。历朝历代,出了不少名臣大将。这些人功成名就之后,便会在这里买地建宅,是以一度热闹非常。只不过十余年前,听说这里闹了一场旱灾,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,流离失所。大灾之后,瘟疫又起,留在此地的百姓几乎尽数死于瘟疫之中。此后这地方便败落了下来。”
孙光明说到这里,略停了片刻,这才接着说道“不过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极其可怕的传说。据说北宋年间,这里还是非常热闹,村子有几百户人家,村中还有一座大庙。大庙中供奉着当年战死于长平的赵军统帅赵括。村子每年十二月初八都要举行庙会,请了戏班在庙前的戏台上唱戏,以慰藉当年死于长平的那些赵军将士的怨灵,让他们保佑这一带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“那一年十二月初八,这一带九个村子的百姓都赶到谷口村大庙的戏台前看戏。想不到突然电闪雷鸣,竟然天降暴雨。自古哪有十二月下雨的道理?百姓们惊慌失措,便即四处逃散。待他们逃出数里之后,转头回望,却见那大庙连同戏台都不见了踪影。待大雨过后,众百姓回到村中,大庙连同戏台竟然凭空消失不见了,地上只留下一道手臂粗细的裂缝,自裂缝中还冒出了丝丝寒气。
“百姓们这才想起来逃走之时,戏台上还有十几位正在唱戏的戏子。只不过事发仓促,众人四散奔逃,都没有留意这些戏子去了哪里。那裂缝之中的寒气一直飘了三天,到得第四天早上,寒气方才消散。谷口村挑出十几名孔武有力的汉子,沿着裂缝向下挖掘,一直挖了五丈多深,却仍然没有见底。只是裂缝中又有寒气飘出,而且听到地下不时传来战鼓和金铁交鸣之声,倒似有两支大军正在地下交战一般。
“这些汉子再也不敢向下挖掘,正要爬出大坑。想不到堆积在坑边的土堆突然坍塌,登时将坑中十几位汉子埋于土中。众百姓吓得魂飞魄散,哪里还敢停留,发一声喊,便即四处逃散。直到第二天早上,村正向高平县衙门报案,官府派了捕快前来查案,却见那道裂缝竟然不见了,原本挖掘大坑之处却与四周的地面无异,压根没有任何挖掘的痕迹。
“捕快们以为村正报假案,害得他们白跑了一趟,便即咒骂威胁了一番,随后扬长而去。村中的百姓知道这事情透着诡异,却也不敢声张。只不过不久之后,这一带便有了一个传说。说是赵括当年败死于长平,他的魂魄气愤难平,不肯坠入轮回,带着被秦军活埋的三十余万赵军将士的怨灵仍在长平地下游荡,要找秦人拼命。那日村民请来唱戏的班子却是来自关中,唱的又是唐朝梨园乐师李龟年所作的《秦王破阵乐》。这些在长平地下游荡了千百年的赵军怨灵最恨的便是秦人,《秦王破阵乐》虽然唱的是大唐秦王李世民的征战故事,只不过李龟年是陕西人,写这曲子之时,其中便掺杂了秦人的古曲。赵军怨灵听到秦曲,以为秦军终于到了,当真是气冲斗牛,怨气充盈于天地,天地为之感应,竟然在十二月份下起暴雨。大地裂开了一道口子,将大庙和戏台上唱戏的戏子尽数吞噬,落在地下赵军怨灵手中,算是做了这些怨灵的生祭……”
孙光明说到这里,厉秋风忍不住说道“这传说太过荒谬,不足为信。想来是乡村愚民茶前饭后的闲谈罢了。”
孙光明道“这些市井传说却也不可小觑,有些传说虽然有些夸大,却往往隐藏着一些真实的东西。”
厉秋风道“可是夸大到鬼神出现的地步,又如何让人相信?厉某以为,世间哪有什么鬼神,只不过是一些另有所图之人编造出来骗人的罢了。”
孙光明道“实不相瞒,当年我第一次到了这里,听了这传说,却也是不敢相信。但是我曾经按着村民所说,在当年那大庙消失之处试着挖掘,这才发现那里的土地确实与四周不同,此前定然被人挖掘过。”
孙光明说到这里,看了一眼厉秋风,手中马鞭指着距离两人只有两三丈远的土台,沉声说道“那里便是传说中大庙和戏台被吞噬之处。据说当年那十几名汉子被埋入大坑之后,村子便请了道士来做法,在土坑之上建了一座镇魂台。只是这镇魂台建成不久,便遭了雷击而崩塌,只剩下台基尚存。数百年风吹雨打,连这台基也破败成如此模样。唉。”
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