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7章
佚名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67章,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,佚名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辽东之地从未彻底的与中原融合在一起,以至于土木堡之后,女真各部态度开始傲居了起来,对大明虎视眈眈。</p>
以至于出现了建奴起兵,为患大明数十年的事情。</p>
这就是典型的打下来了,却守不住。</p>
辽东如此,乌斯藏、西域都是如此。</p>
见皇帝沉默,袁可立也出声了:“陛下,自东汉至今,已经发生了四次大移民,</p>
第一次是东汉末年,北方蛮夷迁入内地,与汉人居住在一起。</p>
同一时间,北方汉族迁至南方长江一带,让南方得到了极快的发展,人口约七十万人。</p>
第二次则是安史之乱,为躲避战乱,北方百姓逃往南方,给南方带去了新的技术和文明。</p>
第三次则是北宋末年,这次不同以往百姓们被迫迁移,而是因为女真族的侵略,</p>
皇帝主动带着百姓和臣工南迁,江南第一次成为政治中心,也因此蓬勃发展了起来,此次迁移人口达五百万之多,</p>
第四次则是我大明初年,北方人口一落千丈,太祖下令迁移人口,总数达到一千三百四十万人。</p>
纵观历史,每一次的迁移,虽然耗费巨大,但都让迁移之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,从长久的看,绝对是利大于弊的!”</p>
“陛下,此次迁移和以往不同,以往都是因为躲避战乱等原因被迫迁移,但此次是让百姓主动迁移,且不是急于一时,</p>
刚刚郭大人说了,二十年内没有太大压力。</p>
只要在这二十年内,让百姓看到辽东之地的巨大潜力,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去了。</p>
诸如耕地充足、亩产远超内地、朝廷政策倾斜、互市发展良好等等。</p>
最关键的是大明国库充足,等到工业研究院的那种运输工具出现,迁移就不用长途跋涉、餐风露宿、缺衣少食、病死途中了,</p>
沿着各水系运河、经海运,短则半个月,长则个把月就到了。”</p>
……</p>
“诸位爱卿,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。”</p>
崇祯打断了众人的话:“二十年内无压力,若是二十年后,农业研究院研究出了提升亩产的方法或者找到了高亩产的农作物,就无需移民了。</p>
而且一旦移民,那至少是百万以上的大移民,给地、免除赋税、劳役等都是小事,</p>
但所需的棉衣、农具、安家费、盘缠、粮食、种子等都不是小数目,</p>
即便是两百万人,那至少都得三千万两以上的白银,中途一个失误都会有无数人死亡,我们不仅要慎重,从长计议,还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,</p>
至少在还地于民的国策完成之前是不能实施的!”</p>
崇祯说到这里,眉头皱了皱,这个时机就是过几年的大旱。</p>
若是他没有记错,历史上崇祯年间的大旱好像东北不算严重,到时候就有人会自动移民了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