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百九十章两京制度,大明:我!千古一帝,开局登基,凉三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过去的几年里,大明的百姓实在太苦了。今年终于能有一个丰收年了</p>

随着北方诸郡解冻,也就距离回归京师不远了。从去岁至今,来江南也有小半年的时间了。</p>

仅仅是这小半年的时光,整个江南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</p>

先是平定了江南的倭患。</p>

随后,又扫除了南京各部衙门尸位素餐的官员。并且,把赤云通这个逆贼及其同党,全部剿杀。除此之外,又打击了欺压百姓的非法寺庙。</p>

而这才是这位大明新帝,仅仅半年为江南百姓所做的事情。</p>

可以说,江南的百姓们,这半年来已经习惯了这位新君坐镇南京城。</p>

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位新君,真的有很有千古明君之志向。。</p>

可当过气候转暖,所有人也都知道这位名君,即将回归北京城了。</p>

南京的六部官员,甚至有上书建言吗,切实实施两京制度。</p>

也就是说,请求皇帝在南京待几年,再回北京城,如此循环往复。</p>

当然,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。</p>

因为,作为大明的天子,他是要守护国门的。</p>

终究还是要回到北京城的。</p>

不过,因为北方诸郡刚刚解冻,冰雪才刚刚融化。</p>

朱祁钰就算是要走,还需要些时日才能启程。</p>

在接下来的日子,他进一步让于谦,商辂等人,对江南之地进行了革新。</p>

他可不希望这江南之地,在他离开之后,又恢复到之前的景象。</p>

而于谦,商辂,沈睿等阁老,也不负他的所望。</p>

在接下来的几日,他们进一步梳理了一遍江南的官场。</p>

把那些思想陈旧,保守,疾病,老迈的官员给清退了。</p>

这些人也许没有贪污受贿,没有欺压百姓,但他们却是不利于江南的发展。</p>

清退了数十个主政地方的官员之后,朱祁钰便又大力启用一批中青年的骨干。</p>

甚至,把翰林院,六部衙门的一些官员,也下放到地方去历练。</p>

要知道以后内阁成员,六部尚书,绝大部分要从这些人中挑选。</p>

他们若没有一丁点的地方施政的经验,将来就算成为阁老,六部尚书,也难免会纰漏各出。</p>

更主要的是,这些人大都正值青壮之年,满怀激情,热血,正是让他们施展手脚的好时候。</p>

当然,那些被迫退位让贤的官员,朝廷也是优待了他们。</p>

根据他们在地方的表现和政绩,给予了奖赏。这些官员,就算心中再不乐意,但也没有办法。</p>

他们也知道,若是再闹的话,也许就会被锦衣卫抓着小辫子,直接扔进诏狱。</p>

所以,他们只能叩谢圣恩,卷着铺盖,带着奖赏回家了。</p>

转眼又是半月过去了。</p>

北方诸郡的奏折,来的也越来越频繁。这说明道路上的泥泞,已经没有了。江南虽然好,但他也该是时候回京城了。与此同时,内阁的官员们也开始上奏。表明快要快开恩科了。</p>

陛下不能再留恋江南,是时候回去了。又一日的早朝。朱祁钰面对群臣,笑道。</p>

“转眼间,我们来南京半年了。这半年来,发生了很多事。”</p>

“但朕自忖没有愧对江南百姓。”</p>

“如今江南政治逐渐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,营商环境愈发好起来。朕很欣慰。”</p>

众臣听了,少不得又是一番歌功颂德。“这不单单是朕的功劳,也是众卿的功劳。”</p>

“如今北方诸地,灾难已过,朕也是时候带你们回京城了。”</p>

众文武听到这,心中也终于舒了一口气。他们还真担心皇帝留恋着江南的繁华呢。</p>

这江南虽好,但时间久了,难免容易沉沦在富庶繁华之中。</p>

“那众卿就准备一下吧,选定一个黄道吉日,启程归京。”</p>

“是,陛下。”</p>

南京城的文武百官,得知要启程了之后,心态各异。</p>

有的欢喜不已,有的则是暗自松了口气,有的则是感到遗憾。</p>

朱祁钰来南京城的时候,带来的官员并不多。但时北归的时候,却是多了两倍不止。</p>

大部分都是他在江南挖掘的人才,当然是要带回北京城的。</p>

收拾了数天之后。</p>

皇帝带着吴太后,众后宫佳丽,以及文武百官终于要回北京城了。</p>

当得知天子要离开南京城的时候。</p>

十余万的百姓,纷纷走上街头,痛哭流涕,不少人甚至还拦在依仗的前面,请求皇帝留下。</p>

车辇中的吴太后,见此一幕,欣慰不已。“先帝啊,我们的儿子,没有辜负您的期许啊。”</p>

不但是吴太后欣慰,众文武也是纷纷感叹天子的仁义。</p>

这半年来,南京城的百姓是能感受到城里的变化的。</p>

而这一切,都是这位新天子的到来。可现在,他却要离开了。</p>

而这一去,也许一生都不会再回江南了。“陛下,南京城也是京都,您就留下吧。”“是啊,哪怕再留下三年也是好的啊。”“陛下….…”</p>

不少的百姓跪伏在道路的中间,高呼着。朱祁钰见此,也是心生感叹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