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北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03章 靖难年号,崇祯重振大明,凤凰北斗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朱由检闻言高兴道:</p>
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,嫡子同母弟继承顺序在嫡孙同母弟之前。”</p>
“所以如果朱允炆没被册封皇太孙,应该由成祖继位!”</p>
这让群臣哑然,没想到又绕到这件事上来了。</p>
刘宗周委婉说道:</p>
“话虽如此,但是太祖为开国之君。”</p>
“他立下的皇太孙,继位毫无争议!”</p>
朱由检闻言默然。</p>
就在群臣以为皇帝对此认命时,忽听皇帝叹道:</p>
“非三晋之坏礼,乃天子自坏之也!”</p>
“太祖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,也违背了自己制定的继承办法。”</p>
“这是自坏礼法,所以有建文之败也!”</p>
一时泪如雨下,似乎在为此悲哀。</p>
群臣见此情景,感性的同样泪流满面。</p>
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士,知道皇帝所说的话,源自《资治通鉴》中司马光的结论。</p>
司马光选择三家分晋为《资治通鉴》开篇,开宗明义地指出:</p>
三晋之列于诸侯,非三晋之坏礼,乃天子自坏之也。</p>
感叹君臣之礼既坏,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,酿成战国之乱。</p>
这和太祖驾崩后,发生靖难之役何其相似,都是兵强马壮者当上皇帝。</p>
他们想到这里,同样产生了“呜呼哀哉”的感叹,为当时的战乱而悲哀。</p>
刘宗周更是含着眼泪,伏地下拜说道:</p>
“陛下有此见识,臣为天下贺!”</p>
“望陛下恪守礼法,不要自坏礼制。”</p>
群臣同样乌压压地跪了一地,为皇帝能认识到礼法的重要性而贺喜。</p>
同时请求皇帝,一定要恪守礼法。</p>
朱由检见此情景,神情肃穆地道:</p>
“朕命刘先生等有识之士重制礼乐,焉能不遵守自己重定的礼法?”</p>
“诸位爱卿请起,咱们一同以礼乐治国,开创一个治世!”</p>
请群臣起身之后,朱由检又命刘宗周、黄立极、韩爌、袁可立东向,降座西向揖之,然后赐下座位,以便坐而论道。</p>
群臣见此情景,眼中的羡慕激动,几乎要溢出来。</p>
皇帝降座揖相,对臣子行降阶之礼,这简直是无上的荣誉。</p>
受到礼遇的四人,更是连道“不敢”,愧谢皇帝圣恩。</p>
朱由检强令他们坐下,然后道:</p>
“适才听诸位爱卿所言,我大明虽是嫡长继承,却和前代不同。”</p>
“前代之时,只有嫡长孙高于嫡长子同母弟。嫡长孙同母弟的继承顺序,则在嫡长子同母弟之后。”</p>
“但是太祖所定荫叙制度,则规定只要是嫡长子的后人,继承顺序都在嫡长子同母弟之前。”</p>
“所以太祖实行的嫡长继承,并非嫡长子继承制,更应该称之为嫡长房继承制——”</p>
“只要是嫡长房子嗣,继承顺序都在下一房之前。”</p>
“朕的这个认识,诸位都认同否?”</p>
群臣虽然没有深究过嫡长子和嫡长房继承制的不同,但是在听到皇帝的这个认识后,细思下纷纷点头,都认为确实如此。</p>
太祖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,按嫡长子继承制肯定说不通。因为嫡长子继承制下,只有嫡长孙朱雄英的继承顺序高于叔叔,朱允炆、朱允熥都排在叔叔后面。</p>
只有按《大明会典》规定的嫡长房继承制,才能勉强说通。能让太祖嫡长子朱标的子嗣,继承顺序排在朱标的所有弟弟之前。</p>
大明的文官荫叙制度、勋贵袭爵制度,同样都规定嫡长子孙高于嫡次子孙、高于庶长子孙。《大明会典》有明文:</p>
凡荫叙,洪武二十六年定:用荫者,以嫡长子。如嫡长子有废疾,立嫡长子之子孙,曾玄同。如无,立嫡长子同母弟,曾玄同。如无,立继室所生。如无,立次室所生。如绝嗣者,傍荫其亲兄弟,各及子孙。如无,傍荫伯叔及其子孙。</p>
继承顺序完全是按房头来的,所以大明的继承制度,更应该称为嫡长房继承制,和唐宋等朝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。</p>
察觉这点之后,一些仍旧支持为建文君翻案的,不由有些激动,认为找到了建文君继位的礼法来源。</p>
可惜,朱允炆越过朱允熥仍旧说不通,他们方才因为国本之争的事情,已经认同继嫡低于元嫡。</p>
朱由检对此感慨道:</p>
“太祖立建文君,存在两个过失。”</p>
“一是把嫡长子继承制改为嫡长房继承制,急切之间天下人尚未适应,不明其中深意。”</p>
“二是撇过元嫡孙朱允熥,立继嫡孙朱允炆为太孙,无论哪个礼法都说不通。”</p>
“建文之败,实源于此,他不是天下人都认同的、理所当然的继承人。”</p>
“所以他失德之后,成祖靖难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响应,并且在攻下南京后,很快让天下臣服。”</p>
这点群臣是认可的,楚王等地方藩王、宋晟等地方武将,为何轻而易举就臣服成祖呢?</p>
还不是因为成祖是诸王之长,天下人认为他有资格继承太祖留下的基业。</p>
就连很多文官,内心都认同成祖继位的合法性。除了一些忠于建文君的臣子外,很多官员的反应并不激烈。</p>
在场的臣子都效忠成祖的后代,对于这种理由,更是不能反对——</p>
他们不可能说成祖没有资格继位,自己效忠成祖后人也不对。</p>
朱由检在取得这个共识后,继续道:</p>
“建文君曾经是天子,这点成祖承认,将他以天子之礼下葬。”</p>
“他是太祖册封的皇太孙,无论礼法如何,都有资格继位。”</p>
“建文年号,也当复用,记录建文君臣的事迹。”</p>
李若愚等为建文君臣抗争的臣子,闻言顿时大喜。因为他们终于从皇帝口中听到,要复建文年号。</p>
但是这件事情没完,朱由检又向群臣道:</p>
“但是成祖起兵靖难,难道就是错误吗?”</p>
“建文君在为太孙时,太祖问他如何对待诸王,他说:”</p>
“以德怀之,以礼制之,不可则削其地,又不可则废置其人,又其甚则举兵伐之。”</p>
“但是他继位后,却对诸王无德无礼、肆意削地废人,甚至逼死湘王,还想逼死成祖。”</p>
“故而成祖起兵,实是不得不为。”</p>
“这样记录成祖的事迹时,难道还要用建文年号吗?”</p>
“采用靖难年号,是否更恰当些?”</p>
这让群臣议论纷纷,很多人皱眉不已。</p>
因为靖难只是口号,从来不是个年号。</p>
但是成祖起兵后仍用建文年号纪事,就显得成祖仍是乱臣贼子、是在以臣反君,这是当今皇帝绝对不会答应的。</p>
所以皇帝提出靖难年号,和建文年号并列,解决这个问题。(本章完)</p>
www.mbeoge.cc。m.mbeoge.cc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