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北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38章 京操和边操,崇祯重振大明,凤凰北斗,海棠文学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如果仍按五年为一期,则能有百万士兵赴边。”</p>
“即使南方和沿海的卫所不去,也能用当地卫所的守备营补充。”</p>
“这样百万军队,方能守御九边。”</p>
朱由检听到百万大军,感觉头都大了。</p>
不过以大明的现状来说,九边百万军队,实在称不上多。</p>
万历四十八年兵力最多的时候,九边各镇合计,就有八十八万人。</p>
考虑到班军缺额、失期等问题,准备百万兵力,可谓应有之义。</p>
这些兵力从哪来,实在是一个问题。</p>
因为海军需要兵源,南方卫所往北方千里迢迢调兵也太困难,朱由检思考之后说道:</p>
“沿海的卫所,仍旧划拨给海军。”</p>
“南方卫所同样,优先去海军和南面边疆服役。”</p>
“只算山东、山西、河南等地,有多少卫所可以派班军去九边?”</p>
袁可立粗略估算了一下,说道:</p>
“大约有二百个卫所,同时赴边的军队约有三十三万人。”</p>
朱由检微微点头,感觉这个数字的兵力如果都能用上新火器,大概率能完成守边重任。</p>
不过做杂活的辅助兵力必不可少,所以他又问道:</p>
“九边实土卫所改为军民卫后,所有军民户成丁之后都要去边防军服役,这样能增加多少人?”</p>
说着他还特别道:</p>
“陕西如今军管,所有府县全部转为军民府和军民卫。”</p>
“从这些地方征调的兵力,能否补充上缺额?”</p>
袁可立有些惊讶道:</p>
“陛下的意思,是以陕西的士兵,补充所缺员额?”</p>
“以陕西的人数,应该能轻松补上来。”</p>
灾民源源不断,迁出去数十万又有数十万,朝堂的大臣都感觉有些麻了。觉得从陕西招兵,能补充上缺口。</p>
朱由检同样是这个想法,因为东宁兵的表现,让他认识到秦兵是绝佳的兵源。他们稍加训练就有这个战力,放在九边守边绰绰有余。</p>
同时,从陕西招兵,还能减少他们走投无路之下造反的可能。学习宋朝故智,在遇到灾害时就招走壮丁。</p>
这样商议一番后,总算定下了卫所改制后九边将来的士兵来源。</p>
如果实际还有不足,可以像现在的陕西一样,在边疆多设几个军民府、军民卫,从军民户征兵守边。</p>
即使他们每个人只需要服役三年,但是庞大的基数,会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后备兵力,震慑塞外敌人。</p>
班军赴边和赴京服役三年一期的制度,算是定了下来。</p>
京城的五万班军,要从全国各处选。因为京城的条件相比边关更好,想来会有很多精锐愿意来。</p>
五军营的兵源解决了,兵部尚书薛凤翔想到刚刚谈论的神枢营,出主意道:</p>
“臣以为京城的百姓既然在城内,那就像九边的百姓一样,有守城的责任。”</p>
“陛下可以不用将士兵来源限制在祖上是卫籍的军民户,而是把所有百姓,都作为军民户看待。”</p>
“这样神枢营征的兵会更多,不用担心他们没有军户后,找不到足够的兵源。”</p>
这个建议一出,朝堂上不属于卫籍的官员,都是怒目而视。</p>
他们本没有服役的责任,薛凤翔却想想把他们拉到里面来。</p>
京营护军使李邦华道:</p>
“陛下,京城是首善之地,防卫压力又不如边关。”</p>
“怎么能像边关那样变成一个大军营,让所有人都要去服兵役?”</p>
想想那个样子,李邦华就觉得可怕,熊明遇、毕懋康等人,也是纷纷反对。</p>
朱由检虽然有心让所有人都服兵役,但是也知道薛凤翔这个提议,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馊主意。</p>
京城是大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哪能像边关那样,只考虑军事方面?</p>
所以他在群臣的反对声中,否决了薛凤翔的提议,又拿涿鹿区的例子道:</p>
“薛卿此议虽不可行,却也有一定道理。”</p>
“涿鹿区那边,是规定所有人在遇到战争时,都有服役的责任。”</p>
“这些人不用强制从军,但是每年的徭役时间,都要分出来一些,作为民兵训练。”</p>
“以便在遇到战争时,能够作为民夫甚至后备兵力。”</p>
“朕看京城也应该有民兵,同样十户抽一丁。”</p>
“每年训练的时间有多少,由各区议会决定。”</p>
“不能参加民兵训练,或者取得训练合格证的,可缴纳免役钱替代。”</p>
拐弯抹角之后,又提出了针对民户的免役钱。</p>
虽然相比需要服役三年的军民户免役钱要少,但是一年年积累下来,却也不是小数。多少能增加收入,用于补充军费。</p>
同时还可以让所有人认识到,他们有服役的责任。</p>
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,一步步推进义务兵役制。</p>
最终的目标是让军民户和民户差别完全消失,所有人都有义务去服三年兵役。</p>
群臣自然没有朱由检想的这么远,但是每年只服役几天、而且计入徭役日期,让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不合理。</p>
更何况皇帝说了可以像徭役折银一样,不去服役缴纳免役钱代替。他们很顺利地通过了这个提议,决定将来让议会制定徭役和兵役日期。</p>
被皇帝否决了提议的薛凤翔,急着想要立功,又指出了皇帝的政策,存在的一个问题:</p>
“陛下,十户抽一丁的话,对小民太不公平。”</p>
“他们一户只有五六人,却要像几十人的大户一样,承担十分之一兵役。”</p>
“臣以为可让大户强制分户,或者把十户抽一丁,改为十丁抽一。”</p>
“如此能征集更多的士兵,民兵训练的时候,同样也是按丁。”</p>
这个办法倒是有些可行,而且让朱由检注意到了,要继续拆分大户。</p>
之前他按户制定有产税就有鼓励分户的意思,如果在兵役上让大户占到便宜,那就和这个方针背道而驰。</p>
所以他赞许地道:</p>
“薛卿此言甚当,这确实是朕的纰漏。”</p>
“十户抽一丁,应该改为十丁抽一丁,让各个卫所做好户口统计。”</p>
“原则上来说,十六成丁后开始服役,但是可以缓四年,等到二十加冠长成壮丁后。”</p>
“身体虚弱、有疾病等问题,或者在学习的学生,在兵额充足的时候,可以暂缓服役,甚至缴纳免役钱代替。”</p>
“但是如果兵额不够,他们也要去服役。”</p>
“有功名的主要安排去文职,还可以担任护军。”</p>
“他们在服役后,都能获得参选议员的机会。”</p>
把京城兵役制度优化,又对薛凤翔同样嘉奖,和两个侍郎的嘉奖命令一起发下去。(本章完)</p>
(/99989/99989465/10100348.html)</p>
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